撰文—潘富琪、圖片提供—芸艸堂

現存唯一木版摺出版社  走進芸艸堂的版畫博物館

1891 年於京都創社、後於東京湯島設立分店的芸艸堂,早期出版以木版刷技法製作的美術書,走過 130 個年頭,現為日本唯一仍刊行手刷木版書的出版社。「芸艸」是由京都文人畫巨擘富岡鉄斎,依據一種喚為「芸香草」的芸香科植物所命名,此種香草具有特殊的柑橘香氣,古時經常用作書籤夾於文物中驅趕蛀書蟲。

當時因應明治維新,傳統工藝在產業化與西化下,從染織物乃至陶漆藝對多元圖樣設計的需求日漸高漲,一批專事圖案設計的「圖案家」於焉誕生。由於構思新設計時需經常參考書冊,於是芸艸堂集結圖案家作品,再以色彩立體靈動、表現力豐富的木版畫技術發刊成書,成為聯接圖案設計與工藝文化產業的重要紐帶。

隨著時代更迭,木版印刷主流不在,身為第四代經營者山田博隆社長仍秉行芸艸堂推廣版畫的初衷,積極試探嶄新的可能。除了重製過去收藏的歷史木版畫,募集出刊新一代年輕設計師的作品,也與不同美術館合作出展。一次於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,以近代琳派畫家神坂雪佳為題的展覽,令山田社長印象尤深。因製作展覽會紀念品為契機,他發現即使現代人不熟悉的畫家,只要能經由適宜的介紹,也有機會受一般大眾欣賞與喜愛,於是改變過往只以書冊為單一媒介,透過扇子、明信片等和風雜貨,再現畫家之作。與芸艸堂的屋號相呼應,山田社長擔綱傳統文藝的守護堡壘,以傳承版畫文化之姿,在順應現代的需求下試驗新挑戰,使這門技藝的文化及可貴之處得以延續。

日本藝術的重要一角 手工技藝與美意識的凝縮「版畫」

歷史源遠流長的木版印刷,在日本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。 1300 年前於飛鳥時代( 592-710 年)同佛教與製紙技術從中國遠渡傳入日本,從最初扎根寺院,用於僧人修行時所需的佛書教典,到江戶時代( 1603-1867 年)通俗流行文化大放異采,初期由「浮世繪鼻祖」菱川師宣開發浮世繪的樣式,中期鈴木春信所繪姿態婀娜、神態溫潤的美人畫廣受庶民喜愛,木版畫隨之普及。不單分工繪製的流程開始系統化,技藝專業的工匠也相互切磋,技術與生產力大幅提升。

時序流轉,木版印刷逐漸發展完善,在明治時代前曾是主流印刷技術之一,日常中舉凡報紙、雜誌、月曆,幾乎所有印刷物皆由木版畫製成。山田社長分享,木版畫之於現代人,帶有濃厚的傳統工藝色彩,雖然現有不少年輕一輩投入木版畫,但版畫需求式微、紙張等原材料價格高騰等因素,仍使這項門藝乘載的挑戰嚴峻加劇。

為了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,芸艸堂近年尋求創新,曾將傳統工藝與潮流的結合凝縮於針線上,攜手 UNIQLO 將葛飾北齋「富嶽三十六景」系列中的「神奈川沖浪裏」、「赤富士」等浮世繪名作印製於 t-shirt 和襯褲;也曾與岡山縣的室町酒造合作,化版畫圖樣設計為酒標,藉由傳統木版畫講述酒釀物語。聯名銷路通往全球的企業,浮世繪得以走進海外大眾的視野,不過真正瞭解浮世繪是由木版畫製作、認識木版畫與普通印刷差異的人依然有限,山田社長非常期待這回與 boven 合作的展出,能讓身在臺灣的大家有機會領略木版畫的魅力。


繪師、雕師、摺師協力之作 日本版畫製作流程

日本版畫的製程分為繪畫、雕刻、刷版,由繪製原畫的「繪師」、在版木上雕刻墨線與色板的「雕師(雕版師)」、在板面上色再轉印至紙張的「摺師(刷版師)」三者分工完成。加上負責調整監督全體狀況的出版社,每一幅浮世繪版畫的體現非一人之功,乃眾人通力之作。

在版畫的世界裡,能否忠實再現原作,摺師刷版的階段尤為關鍵。來自京都佐藤工房的摺師中山誠人,40 年職人生涯中一雙手刷過的木版材無數,宣揚版畫技術與魅力的腳步,不僅止於日本國內,也曾遠赴芬蘭、丹麥、愛沙尼亞、韓國從事展演與工作坊。

Q:中山先生最初是怎麼牽起與版畫的緣分?
中山:我讀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部時原本專攻洋畫,大學以前從來沒有碰過木頭,一開始會接觸版畫,是因為教授木版畫的老師很風趣。

Q:後來為什麼決定投入版畫?
中山:木版畫從紙質到作畫工具都和油畫不同,我特別迷戀在細節上下功夫,所以選木版畫,沒想到從此被迷住,與其說我對浮世繪感興趣,不如說更喜歡製作過程本身。畢業後經介紹進入木版畫工房後就一直做刷版,從製作年節賀卡、聖誕卡開始,後來也復印浮世繪與古版畫,邊學習邊挑戰新工作,不知不覺過了40年。

Q:特別印象深刻的作品或實演經驗?
中山:有一次以動漫初音未來為主角的木版畫,以江戶日本橋和富士山為背景,初音未來穿著和服的姿態,使用了 21 塊木版,刷版 45 次完成。原本我懷疑賣得出去嗎?結果網路上剛開賣一下子就賣光,我才發現原來還有不一樣的客群在。在國外展演的經驗也很特別,海外的人一向好奇浮世繪怎麼製作,每次展演都有很多觀眾前來觀賞。

Q:可以簡單分享刷版的過程嗎?
中山:簡單來說,就是在木板材上塗抹顏料,把沾水刷子輕刷過的和紙放在「見當」(定位記號)上確認位置、輪廓線有無對齊,再用「馬楝」刷版,大概就是這幾個動作來回重複。刷版的困難在於必須追求色調平衡,即便百張作品都得刷上同樣濃淡的顏色,手部力道與工具之間的調和都需要相當技術。

Q:對中山先生而言版畫最大的魅力?
中山:版畫是手工作業,很難大量生產,但另一方面也彰顯出傳統價值。刷版的過程真的很有趣呀,逐步添色,一點一滴慢慢完成。刷版這件事,若從來沒做過就無法體會到它的魅力,我希望能讓一般人也產生共鳴。


浮世繪浪潮來臺,於boven重磅展出

這回芸艸堂與 boven 合作展出的 34 幅作品,囊括傳統木版畫浮世繪以及新版畫,能一次體味勾勒出日本版畫文化的美意識。其中也包含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廣為人熟知的代表作,請大家敬請期待!

「神奈川沖浪裏」描畫飛沫揚起的滔天巨浪,及浪濤間擺動的船隻。雲朵般躍動的海浪構圖,以及遠近景的巧妙配置,遠處的富士山與眼前的白浪花遙相呼應,讓人留下強烈的視覺感觀。

加藤晃秀是對京都四季情有獨鍾的版畫作家,以獨特技法創造「粋画(框架構圖)」,在日本國內外皆受到高度矚目。「邂逅傘」以黑白大膽構圖,勾畫出洋溢後現代主義的京風情。此幅作品以作者原畫為底稿,是由雕版師、刷版師連袂製作的原創版畫。

同系列的「凱風快晴」也被暱稱為「赤富士」。凱風指的是從南方吹拂來清柔如盈的風;描繪出夏秋時分的晴日早晨,富士山被陽光染紅了山腰的一瞬。與神奈川沖浪裏、山下白雨並稱北齋三役。

笠松紫浪被喻為「最後一位新版畫作家」,1950年代起由芸艸堂製作發行百餘幅作品,以昭和時期日本各地為題的懷舊作品備受評價。以摩登的東京車站和街景為主題的「東京車站」,初刷版畫為1952~59年所製,這回公開的是當時版本的再刷版。

新版畫則是明治 30 年前後至昭和時代開拓出的「創作版畫」。自機器印刷及照片技術傳入日本後,耗時費力的傳統木版畫漸失舞台;為了復興傳統技藝,開始出現由版畫家自行完成繪圖雕版刷版一切工序的作品,將浮世繪的木版技術添上新型態表現。由中山職人親手刷版的兩幅新版畫作品,加藤晃秀「相會傘」與笠松紫浪「東京車站」將在此次展覽中亮相。


木版畫世界展
at
boven 雜誌圖書館

地址 |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 一段 107 巷 5 弄 18 號

營業時間 | B1 雜誌圖書館 10:00 - 21:00、1F boven cafe 週三~週日 12:00 - 18:00

展覽期間 | 8/12(五)~ 9/4(日) *展出資訊詳見 boven 雜誌圖書館臉書。